对海城市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助力中小企业解决人才短缺的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3-08-07 08:51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者: 点击:

    刘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助力中小企业解决人才短缺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和源泉。一直以来,海城市人社局高度重视服务企业人才工作,立足自身职能,坚持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与稳就业保民生工作紧密结合,狠抓政策落地,主动纾困帮扶,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紧紧围绕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开展服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打好服务企业人力资源组合拳,深度挖掘本地人力资源潜力,全力推进我市企业人才招引和培育工作,促进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为海城市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一是营造人才发展新生态。压实党管人才责任。市委常委会、市委专题会议多次研究部署人才工作,召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编制《海城市党管人才四项制度》《海城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筹建菱镁产业发展基金,发放贷款3.76亿元支持企业打造人才发展平台。建成海城市人才主题馆,启动一站式人才服务工作站。为优秀人才发放“澄州英才卡”。深入企业举办人才政策宣讲会,开展优秀人才评选,发放奖励资金150余万元。在“海城正发布”公众号、海城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辟人才宣传专栏,发布各类优秀人才风采展示80余次。让各类优秀人才感受到党委政府敬才爱才的态度和诚意。

    二是持续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9家、雏鹰企业19家、瞪羚企业4家。发放企业科技创新奖励资金700余万元。推动数字经济赋能行业发展。建成启动菱镁产业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与智慧菱镁大数据平台,为菱镁产业链企业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等方面提供优质平台支撑。

    三是不断改进人才引育留措施。“带土移植”打包引进“人才+团队+项目”。围绕市场需求和产品研发,主动对接创新人才和新兴项目,推荐辉虹颜料等10家企业入库2022年度省、市“带土移植”项目

      四是多渠道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供需平台,为企业招聘技能人才。围绕“六稳”、“六保”中心工作,针对企业人才短缺问题,迅速行动,加强政策落实、服务上线,引导重点企业外出招聘、线上、线下招聘等多方式多渠道解决用工难问题。为了精准对接企业的用工情况,我局对全市400余家企业的用工需求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和汇总了企业用工需求。同时举办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系列、“援企护航”及“春回校园 助梦起航”高校招聘等多项线上线下主题的招聘活动,积极为企业搭建供需平台,为企业招聘需求的人才。

    五是支持企业发挥培训主体作用。支持各类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开展以岗位技能提升为重点的各类培训。扩大企业就业见习(实习实训)基地规模,引进青年人才。开展企业自主评价技能人才试点,促进评价结果与待遇落实有机衔接。面向企业新招入和转岗职工,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模式,推行校企联合新型学徒制培训。

    六是大力鼓励企业集聚人才。一是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人才对接,建立研究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集聚人才。海城已有11家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了研究院。比如精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与西班牙马德里高等材料研究院、沈阳化工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科研团队,柔性引进奥地利非金属矿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威尔海姆·斯考伯支持企业发展,企业于2019年被省科协授予鞍山首批“海智专家工作站”称号。去年,依靠产学研合作,三星生态、海城利尔等7家企业入选辽宁省典型实质性、提升类产学研联盟,全年完成科技成果转化31项,实施省级“揭榜挂帅”项目3个,鞍山市级“揭榜挂帅”项目1个。建成辽宁沈化菱镁资源利用与精细化学品中试基地、鞍山市菱镁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中试基地等2个中试基地,实现科研资源设备共享。二是打造科技创新平台。通过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促进资源集合作用,2022年,铭轩新材料等3家企业获评鞍山市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全市企业拥有各类技术研发创新中心66个(国家级1个,省级24个,市级41个)。三是参加科技人才活动吸引人才。通过举办和参加海城菱镁产业双碳创新系列会议暨科技成果路演、中国菱镁行业年会暨海城市菱镁产业招商大会等活动,与域外企业和人才开展技术合作,累计签约总投资达45亿元。积极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会、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等科技人才活动,吸引科技人才来海创业发展。年初以来,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成功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个,落地4个。

    下一步我市将在持续做好上述措施基础上继续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在健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我市实际,不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使市场在人才资源配备中起决定性作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人才市场环境。优化党政机构职能配置,加快放管服改革,为我市吸引人才、发展实体经济和产业创新提供良好环境。深入学习深圳等地吸引人才政策,打造具有海城特色的“人才特区”,加快科技人才聚焦载体建设,为我市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二是在建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下功夫。立足我市产业、资源优势,在夯实装备制造、医药、汽车、石化、冶金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等产业,依托制造业,加快发展绿色金融、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通过产业多元发展,着力打造引才聚才平台。同时,要聚焦新产业发展需求、聚焦体现我市优势的重点领域、聚焦最为短缺的三类人才(即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技术研发领军人才和高级蓝领),实施分类引导策略,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事业平台。三是在优化人才软环境上下功夫。坚持党管人才,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增强人性化管理,不断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提供广阔空间。要完善人才发展软环境,强化法制环境建设,为人才发展扫清不必要的障碍,使保护知识、保护劳动、保护创造、保护人才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同时,要针对不同人才精准施策,打通人才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不断加大对各类人才的支持服务力度,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服务的精准度,真正让人才在东北劳有厚得、住有宜居、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真正让其安心、安身、安业。

                                     

    海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