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保障乘车学生的人身安全,根据国家《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及省、市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下统称为学校)应根据办学实际,确需使用校车,可依照本制度,由学校向校车办提交使用校车申请,说明理由及计划运营学生数量、线路等,校车办审核后交由校车公司安排采购。校车公司将校车相关材料报送教育局、公安局交管大队、交通运输局运管处审验,合格后由校车办发放《校车使用许可证》(无校车使用许可证的校车不准上路运营)。
二、取得校车使用许可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提供校车服务者需是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企业、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或当地政府设立的校车运营单位。
2.七座以上,符合国家要求和招标条件的专业校车。
3.已取得机动车检验合格证明,并已经在公安交警部门办理注册登记。
4.已缴纳“交强险”、“第三者险”和“机动车承运人责任保险”(每座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
5.有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驾驶人。
6.配备符合要求的随车照管人员。
7.安装和配备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GPS、安全带、干粉灭火器、急救箱等安全设施设备,保证其有效可用,并放置于便于取用的位置。
8.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有包括行驶线路、开行时间、停靠站点等合理可行的校车运行方案。
四、取得校车驾驶资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校车驾驶人应当经市公安交管部门审批合格并具备校车驾驶资格。
2.取得相应准驾车型驾驶证并具有5年以上驾驶经历,年龄在25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
3.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被记满分记录。
4.无致人死亡或者重伤的交通事故责任记录。
5.无饮酒后驾驶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记录,最近1年内无驾驶客运车辆超员、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记录。
6.无犯罪记录。
7.身心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无癫痫、精神病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疾病病史,无酗酒、吸毒行为记录。
8.校车驾驶人应当每年接受市公安交管部门的审验。
9.校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机动车道路通行规则和驾驶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
五、校车使用许可申请材料:
1.校车使用许可审批表;
2.校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复印件;
3.校车驾驶人的机动车驾驶证复印件;
4.随车照管人的身份证明复印件;
5.机动车行驶证复印件;
6.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复印件;
7.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承运人责任保险凭证复印件;
8.校车运行方案:包括行驶线路、开行时间和停靠站点及运载学生数量等;
9.其它需提供的材料。
(注:报送上述材料时,需同时交验有关证明材料的原件)。
六、使用校车及校车使用许可审批流程
1、学校书面申请使用校车理由报送校车办。
2、校车公司向校车办申领《校车使用许可审批表》及本制度第五条规定中的材料分别到教育部门、公安交管部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进行审验。
教育部门、公安交管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人相关材料起3个工作日内向校车公司回复审核意见并在审批表相应位置填写审核意见,加盖公章。
校车办自收到回复审核意见起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批准校车使用许可。准予批准的,加盖公章。
公安交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相关审批材料的当日,通知校车公司到公安交管部门交验机动车,按照《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及《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相关校车安全国家标准确认机动车,查验校车标志灯、停车指示标志、卫星定位装置以及逃生锤、干粉灭火器、急救箱等安全设备,查验校车外观标识。依据《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审核。核查车辆驾驶人是否符合本制度第四条中的规定。以上审核工作应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向校车办答复审核意见(校车公司未按规定交验机动车的除外)。
交通运输部门应当自收到校车公司相关审批材料3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和行驶线路、设置站点等进行审查,尤其要对跨区校车运行方案进行重点审核,并向校车办回复意见。
4.校车公司将审核程序中涉及到的所有材料一式四份,分别报送到市校车办、公安交管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备案。
七、校车标牌应当标明本车的车牌号码、车辆所有人、驾驶人、随车照管人、行驶线路、开行时间、停靠站点以及校车标牌发牌单位、有效期等内容。
八、校车标牌的发放、变更、收回由公安交管部门负责。公安交管部门应当在收到市校车办关于校车使用许可的批复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核发校车标牌,并应当每月将校车标牌的发放、变更、收回等信息通知市校车办。
九、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应当配备统一的校车标志灯和停车指示标志。校车未运载学生上道路行驶的,不得使用校车标牌、校车标志灯和停车指示标志。
十、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达到报废标准或者不再作为校车使用的,校车公司应当主动及时向公安交管部门交回并报校车办。
十一、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做好校车的安全维护,建立安全维护档案,保证校车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不符合安全技术条件的校车,应当停运维修,消除安全隐患。
十二、本制度由海城市校车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解释。
十三、本制度如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相悖之处,应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相关规定为准。
十四、本制度未尽事宜按国家、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执行。
十五、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行。